主席女士:
甲 引言
1. 去年,我在這裏發表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第一份《施政報告》。一年過去,特區政府和香港市民,當家作主,根據《基本法》管理香港的事務;中央政府以實際行動實踐了香港享有高度自治的承諾;國際社會也普遍同意,「一國兩制」的原則,在香港得到了充分的落實。我們感到更加鼓舞和欣慰的,是國家對於我們開展的事業,給予大力的支持。
2. 今天的香港,繼續堅守法治,實行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市民享有充分的言論、新聞、結社、集會,以及所有《基本法》所規定的其他自由和權利。今年五月,香港舉行第一屆立法會選舉,有超過一半的選民行使了投票權,刷新了香港歷來的選舉紀錄。
3. 過去一年,對於香港來說也是備受挑戰和考驗的一年。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整個區域,香港的經濟因而出現逆轉。醫療事故,以及新機場啟用後出現的問題,都打擊了市民的信心,影響了香港的聲譽。特區政府將更加提高警覺、不斷改進,確保能夠領導香港應付未來的挑戰。
亞洲金融風暴 4. 金融風暴,去年七月始於亞洲,現在已波及俄羅斯、東歐和南美洲,實際上可能導致全球經濟衰退。過去一年多之間,亞洲區的經濟局面出現了空前巨變,香港也無可避免在幾方面遭受嚴重衝擊。首先,一些人,以及國際對沖基金,懷疑特區政府維持聯繫匯率制度的決心與能力;他們也認為香港經濟有着相當多的泡沫成分;特區政府付不起堅持聯繫匯率所需要的代價。於是,拋空港幣的壓力一直不能紓解,利息因而扯高。與此同時,外資銀行和投資將資金從香港市場撤離,更加造成香港銀行銀根短缺;銀行界對各行業的前景不表樂觀,信貸也更趨向保守。這些因素,促使股票和地產價格急跌,令市民資產萎縮,大大降低消費意欲。亞洲各地幣值下降,引致來港遊客劇減,也打擊了我們的旅遊和服務行業。種種因素,使香港整個經濟陷入困境。
香港的經濟調整 5. 金融風暴對我們造成衝擊的同時,也暴露了香港經濟本身存在的問題。香港經濟經過這些年的過熱發展,已經具備了泡沫經濟的典型特徵。香港成為了世界上營商成本最昂貴的城市之一,競爭力受到影響。過去多年來,金融業和房地產業,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將來仍然會為香港的繁榮作出重要貢獻。但是,由於香港的經濟基礎過於狹窄,一旦金融和房地產業受到衝擊,香港經濟便陷入困境。目前香港的經濟正經歷艱難的調整期,但經濟調整是必要的,因為這將有助提升我們的競爭力。
積極應變 紓解民困 6. 為了紓解民困,以及為經濟復甦提供必要條件,特區政府經過周詳分析,考慮到整個經濟和社會環境後,決定利用儲備推出多項措施。在二月的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提出了多項稅務寬減,使政府在一九九八至一九九九年度減收稅款超過一百三十億元;同時承諾在五年內投資二千三百五十億元進行基建。六月份,政府成立了就業專責小組,至今已經協助了超過一萬七千人就業,並可望在明年年底前,將新職位增加到十萬個;同月,我們也宣布了凍結賣地,同時推出了一系列專為紓緩市民困難而設的措施,包括退還差餉和設立協助中小型企業的信貸保證基金。政府推出的紓解民困措施,以及房屋委員會、房屋協會、九廣鐵路公司和地下鐵路公司所凍結的租金和收費,總額達到二百億港元。
7. 部分措施,例如基建投資和稅項的寬減,會因為實施需時,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對刺激經濟增長產生作用。另外,對於香港這樣一個細小、開放的外向型經濟體系來說,外圍因素十分重要。假如外圍因素持續不利,香港的經濟便無可避免會繼續受到衝擊。但我確信,我們推出的各項措施一定會達到紓緩民困的效果,同時也為香港經濟復甦奠下了基礎。
8. 為了恢復金融市場的秩序,特區政府的財金當局在上月推出了一連串有關鞏固貨幣和金融系統的新規定。我鄭重重申:我們推出這些措施,目的不是干預市場,也不是要擴大政府的權力,而是為了鞏固香港的金融防衞能力,穩定香港的利率,以及對付造市在股票期貨和貨幣市場中的雙邊操控。特區政府將致力確保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維持金融市場的活力。聯繫匯率制度,不會改變。同時我們將嚴格執行《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不會實行外匯管制。
9. 我觀察一年來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金融市場變化後,得到一個結論:現在是全球各國就國際金融市場的運作加強合作的時候了。現在已有不少國家同意,世界市場上一些龐大而又隨意流動的資金,正威脅全球金融系統的穩定。經驗告訴我們:在一體化的金融領域裏,沒有任何一個經濟體系能夠獨善其身。我希望有關國際組織會加強溝通合作,以便建立更穩妥的金融秩序,讓各國能夠一同更好地控制風險,穩步發展經濟,而香港必會積極參與這方面的國際行動。
10. 我們預測今年香港經濟會縮減百分之四;失業率已經達到百分之五,而且會繼續上升;企業盈利也正在下降。經濟的困難還會持續一段時期,明年的情況亦令人難以樂觀。在這段期間,不論是僱主,還是僱員,都無可避免要面對沉重的壓力。僱主要為生意減少和盈利下降而籌謀,僱員則要面對減薪和裁員的威脅,雙方都各有難處。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僱主和僱員能更多協調溝通,彼此體諒,共渡困境。香港的經濟要全面復甦,有賴四個主要元素:外圍環境轉好、利息回穩、樓價穩定和市民重建信心。誠然,外圍的因素並非政府所能控制,但我們會盡一切力量,提供更有利經濟增長的環境,力求讓香港盡早走出低谷,重享繁榮。
內地發展帶來的挑戰與機會 11. 無論是為了謀求今日走出低谷,還是為了策劃我們未來的長遠發展,香港經濟主要出路在兩方面:第一,是要致力保持香港作為國際商業都會的地位;第二,是要全面加強與內地的合作。根據世界銀行估計,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系之一。相信不少市民都和我有同樣的經歷,每隔一段時間回到內地的大城市走一回,都會驚嘆國家進步之神速。不論在市容、交通、建築等硬件,還是在人才素質、服務態度、文化發展等軟件上,我們都會看見可喜的新氣象。
12. 祖國內地歷來是香港經濟增長的一個動力來源。香港一直扮演着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橋樑角色。內地在一九七八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更成為香港生產力的延伸地;香港則成為內地最重要的金融集資中心,貿易中心和運輸轉口中心。隨着內地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現在內地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市場機制日趨完善,國際商界對中國的認識也日益加深。在國家現代化過程的不同階段,香港的角色和功能也會有所改變,因此,我們必須重新部署和定位。要考慮的問題包括:香港如何繼續強化中國與世界交往的橋樑功能;以及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性大都會,如何在國家以至亞太區發揮首要商業城市的作用。
13. 我在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到,需要利用香港回歸祖國的新優勢,把香港與內地,尤其是與香港鄰近地區的合作推向一個新境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成立的兩地高層聯席會議,使港粵兩地的合作有了新突破。聯席會議在今年三月份成立,至今只是半年的時間,但雙方已就多項重要事宜取得了良好成績,例如延長邊界多個關口的通關時間、加強合作,攜手保護環境、共同開發旅遊業務,以及如何協助在廣東省經營的港商。預期雙方將來會在會議上取得更豐碩的成果。
14. 「一國兩制」賦予了香港優越的條件和特殊的地位。香港必須充分發揮這個優勢,把握機遇,進一步擴大我們在內地的經營領域,加強香港與內地在各方面的經濟合作,例如金融、貿易、交通運輸、通訊、能源、創新科技、重要原材料、旅遊,以及農業綜合開發等等。
15. 特區政府會本着積極、務實的態度,創造有利內地和香港合作的環境,使香港工商界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市民有更多就業機會,整個香港更興旺繁榮。
長遠發展策略 16. 另外,為了確保能夠為香港的長遠未來及早籌謀,我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會自年初首次開會以來,已經初步分析過在未來三十年可能影響香港的一些全球性、區域性和源自中國大陸的發展趨勢,其中包括貿易投資全球化的影響、科技發展新動向、全球人口老化問題、環境保護的課題,以及中國和日本這兩大亞洲經濟體系的經濟改革路向。
17. 委員會在初步工作中已察覺到,隨着香港回歸祖國,我們有必要替香港確立鮮明的定位。我們看到紐約和倫敦分別是美洲和歐洲的首要國際都會,而且都是國際金融中心、旅遊名城、跨國公司的總部集中地,以及國際信息和運輸中心。我認為香港將來不但可以成為我國的主要城市之一,更可以成為亞洲首要國際都會,享有類似美洲的紐約和歐洲的倫敦那樣的重要地位。我們必須以此為目標,致力鞏固本身的優勢,同時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18. 綜觀內外,香港正面對不少轉變。這些轉變或會帶來不安與困難,但也會帶來新思維、新機會。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我會詳細說明政府將實施甚麼計劃和建議,來帶領香港好好掌握轉變帶來的機會,振興經濟。我還會提出一系列措施,致力提高市民生活質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