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一国两制」维护国家安全

  • 在2024年内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

  • 着力提升关键基础设施(包括能源、通讯、交通运输、金融机构等)网络安全的保护

  • 推展爱国主义教育

    • 把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 成立「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

    • 设立两所介绍国家和抗战历史的博物馆

    • 加强校园内外教育

提高治理水平

  • 就指定项目订立了150个指标,其中73个是新指标

  • 全面落实完善地区治理体系

  • 成立「大型发展项目融资委员会」和「大型发展项目融资办公室」,研究不同投资融资方案

  • 探讨与广东省政府和其他机构合作设立共同基金,投资于大湾区内具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

  • 设立「数字政策办公室」,加快推动政府服务数码化和开放更多政府数据

  • 继续强化公务员管理,做到奖罚分明,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政府团队

  • 强化应对极端天气能力,作前瞻性预防和策略部署

  • 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制订《粤港澳大湾区应急救援行动方案》,提升区内联合应急能力

巩固自身优势 发展多元经济

  • 巩固金融中心优势,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扩大离岸人民币服务、深化大湾区合作、开拓绿色金融

  • 拓展全球经贸网络和新市场,开设更多顾问办事处,加强招商引资

  • 发表《现代物流发展行动纲领》,推动物流智慧化、现代化、绿色及可持续化、国际化及便利化

  • 加大支援中小企,包括提供更灵活的融资还款安排、拓展电商业务、加快数码转型、加强出口信用保障

  • 加速建立创科生态圈

    • 成立「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支援重点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利用创科升级转型、扶植初创企业

    • 成立「香港微电子研发院」并启用「微电子中心」,促进微电子研发和产业发展

    • 加速建设超算中心,推进人工智能发展

    • 设立100亿元「新型工业加速计划」,提供配对资金,推动下游新型工业发展

  • 全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 成立「文创产业发展处」,推动文化艺术及创意业产业化发展

    • 为「电影发展基金」和「创意智优计划」合共注资43亿元

    • 推出「重点演艺项目计划」,资助培育具代表性大型重点表演艺术创作长期公演

    • 举办「香港时装设计周」,成为推广香港时装及纺织设计品牌发展的旗舰盛事

  • 发表《海运及港口发展策略行动纲领》,打造香港成为领先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航运高增值服务,推动大湾区航运协作

  • 起动「北部都会区」发展新引擎

    •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

    • 深度对接深圳和大湾区其他城市

    • 利用市场力量加快发展

  • 制订《旅游业发展蓝图2.0》,开发更多特色旅游产品和加强邮轮旅游经济发展

  • 推动新能源交通产业,推展航运绿色能源和可持续航空燃料加注,制订氢能发展策略,推动陆上公共运输绿色转型

大力抢企业 抢人才 留人才

  • 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海内外公司到港设立总部/分部业务;吸引公司迁册来港

  • 外籍香港居民包括驻港公司外国人员可「一签多行」到内地,并会获加快处理签证申请;放宽越南、老挝及尼泊尔人才的签证要求

  • 成立实体「人才服务办公室」、扩大「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大学名单、落实「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 成立「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学院」和「香港国际廉政学院」,发展成培育人才基地

缔造宜居活力之都

  • 继续提速提效建屋造地,加快市区重建和释放土地发展潜力

  • 未来十年兴建约41万个公营房屋单位,远超需求

  • 成立「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深入调研并提出解决方案

  • 加强楼宇安全及大厦管理,全面检视政策及更新法例

  • 加强建筑物节能减碳,扩大资源回收循环再造

  • 发表《主要运输基建发展蓝图》,优化三铁三路方案,并加推两铁一路新项目

  • 在东九龙、启德和洪水桥/厦村建造新型智慧绿色集体运输

  • 落成启用启德体育园;增拨资源强化香港体育学院;加强教练专业培训和实习;鼓励公众参与体育活动

  • 推行「悦目亮丽城市计划」,美化我们的家园

鼓励生育 缔造有利育儿环境

  • 向新生婴儿发放2万元现金奖励

  • 提高有新生婴儿家庭与居所有关的税项扣除限额至12万元

  • 推出「家有初生优先选楼计划」,有新生婴儿家庭购买资助出售单位时可增抽签机会和优先选楼

  • 推出「家有初生优先配屋计划」,令有新生婴儿家庭可提早一年获编配公屋

  • 支援辅助生育,增加公营服务名额和设立辅助生育开支税项扣除

  • 提高在职家庭津贴;增加幼儿中心名额和津贴;推展学前儿童课余托管服务至全港;增加「社区保姆」服务名额一倍

老有所养 关爱共融

  • 扩展「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至内地营办的安老院,并扩大院舍照顾服务券适用范围,让长者有更多选择

  • 向「乐龄及康复创科应用基金」注资10亿元,资助服务单位购置、租借和试用科技产品,提升长者和残疾人士生活质素

  • 成立「银发经济顾问小组」,把握「银发经济」的发展潜力,为长者提供更佳产品和服务

  • 加强残疾人士院舍及日间训练服务;为领取综援而有工作的残疾人士提供津贴,鼓励他们就业

  • 动用「关爱队」透过探访或接触,协助识别和转介有需要支援的照顾者;扩展日间长者及残疾人士暂托服务网络

  • 增加两间少数族裔人士支援服务中心;设立「少数族裔关爱队」

  • 设立5亿元专项基金,支援社福机构加强员工培训、提升系统和跨专业协作

  • 精准扶贫,加强对「劏房户」、单亲住户和长者住户等目标群组的支援

  • 推动劳工重投就业,提高再培训津贴,并全方位检讨雇员再培训局的职能;修订「连续性合约」规定,加强劳工保障

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
推动青年多元发展

  • 提高资助专上院校非本地学生限额一倍至40%,并加强奖学金和相关配套,吸引更多外国和内地学生来港升学,让专上院校扩容提质

  • 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鼓励专上院校与中外知名院校加强合作

  • 发展应用科学大学,提升职业专才教育至大学程度,为有志在专业技术发展的青年建立康庄大道

  • 成立香港资讯科技学院,为资讯科技界别培育本地人才

  • 推进与内地互认副学位学历和资历

  • 在中小学大力推动STEAM教育

  • 举办 「青年发展高峰论坛」,推动本地青年发展

  • 成立「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提供一站式资讯、宣传及交流平台

健康香港

  • 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筹备办公室,迈向以「第一层审批」方式审批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的注册申请,加快新药审批和临床应用,带动产业发展

  • 在河套合作区设立「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为医药研发机构提供一站式支援,推动新药研发

  • 推出「医健通+」,统一存放电子病历,方便市民透过手机随时翻查及携带电子病历和预约服务

  • 在2024-25年度,减少耳鼻喉科及骨科两个专科稳定新症的轮候时间10%

  • 优化医管局精神科个案管理计划;于地区康健中心推出精神健康评估先导计划;加强社工和「关爱队」精神健康支援培训

  • 更新注册制度,提供新途径引入合资格非本地培训牙医及护士,纾缓牙医及护士人手

  • 全力推动中医药发展,构建「数码化中药平台」,并制订全面的《中医药发展蓝图》

按此进入数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