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

(六) 宜居城市

理念

210. 要令香港人活得開心、有希望,對前景有信心,對香港有歸屬感,「宜居」是個重要的大前提。隨着社會進步,市民對「宜居城市」的要求也相應提高。除了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的民生所需外,便捷的交通、綠色的郊野、美麗的海港、可持續的環境和具歷史氛圍的文物,以至文化、藝術、康體活動、和良好的社會秩序等,都是優質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讓大家嚮往在這個地方落地生根。

交通運輸

211. 香港地少人多,能夠發展成為「宜居城市」,全賴我們不斷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務和設施。多年來,政府一直推行以公共交通服務為本、鐵路為骨幹的交通運輸政策,並銳意發展其他公共交通服務,補足鐵路服務之餘,亦讓普羅大眾有多項選擇,出入方便。香港公共交通服務使用人次每日1 200萬,佔每日出行人次接近九成,比例之高為全球之冠,世界各大城市官員均不時來港考察和學習。

公共交通策略研究

212. 然而,我們不能自滿,必須繼續發展公共交通,提升服務質素,便利市民出入。今年6月完成的《公共交通策略研究》確立香港公共交通成功的要素,並提出具體改善措施,令市民可以享用更高效、便捷和多元的公共交通服務。政府正積極落實,當中包括:已於今年7月將小巴座位數目上限由16個增加至19個,提升小巴的整體載客量,應付尤其是繁忙時段的乘客需求,首批19座位小巴已投入服務。同時,我們正籌備推出具備「網約」特色的專營的士,以回應社會上對個人化點對點公共服務的新需求。我們亦正與專營巴士公司籌備推出長途巴士新型服務及中型單層巴士服務的試驗計劃,為乘客提供更多選擇,配合社區不同需求。此外,我們會繼續跟進提升輕鐵可載客量的短、中及長期措施,以及離島渡輪服務長遠營運模式的研究。

無障礙運輸

213. 政府現正積極與相關小巴營辦商商討「可供輪椅上落的低地台小巴試驗計劃」的落實細節,並就新車款的規格及裝置進行檢驗及審批,試驗計劃預計可於今年第四季於三條醫院路線包括經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以及聖德肋撒醫院分階段開展。

道路基建

214. 政府亦全速推進多項大型道路基建工程,中環及灣仔繞道和東區走廊連接路預計在2018年年底或2019年第一季通車,將軍澳─藍田隧道預計在2021年通車。此外,我們冀望立法會能盡早批准撥款,以建造中九龍幹線。我們亦會逐步落實建造將軍澳跨灣連接路,並進行大埔公路(沙田段)的擴闊工程,以應付全港不同地區的交通需求。

鐵路

215. 鐵路是公共交通系統的骨幹,每日平均載客量超過520萬人次。香港的鐵路整體服務表現維持穩定,達至國際最佳水平。沙田至中環線「大圍至紅磡段」及「紅磡至金鐘段」,預計將分別於2019年年中及2021年通車。到2021年,香港鐵路網絡將覆蓋全港逾七成人口居住的地區。為推動下一階段的鐵路發展,政府將有序地推展《鐵路發展策略2014》的新鐵路項目,爭取在2018年內就屯門南延線和北環線(及古洞站)的鐵路方案諮詢公眾,同時就東九龍線、東涌西延線(及東涌東站)和北港島線展開詳細規劃工作。

216. 港鐵系統在繁忙時間確實較為擠迫,個別延誤事故引致服務受阻,對乘客造成不便。政府已要求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考慮鼓勵乘客在非繁忙時間乘搭港鐵,以分流繁忙時間的人流;以及加強向乘客發放實時車務資訊,讓乘客可以及早規劃行程。

紓緩道路擠塞

217. 香港與其他大城市一樣,須處理大量的車流和人流。我們致力善用道路網絡以縮短市民的交通時間,以及減少由道路擠塞所引致的社會成本。政府會繼續按部就班推行紓緩道路擠塞的措施,其中一項措施是盡快籌備在中環及其鄰近地區推行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紓緩繁忙地區道路擠塞的情況。此外,我們將採取一系列短期及中長期措施,因應各區的情況增加泊車位供應,以減少車輛違泊的情況。我們會盡量優先配合商用車輛的泊車需求,並同時提供適量的私家車泊車位。這些措施包括研究開放現有供發展項目本身使用的泊車位及上落客貨處作夜間公眾商用車輛泊車位、要求發展商提供《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範圍內較高的泊車位數量,以及在合適的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新項目增設公眾停車場等。

高鐵「一地兩檢」

218. 自本屆政府上任以來,最受關注的其中一個議題是廣深港高速鐵路(高鐵)香港段的通關安排。我們於今年7月25日公布高鐵香港段西九龍站實施「一地兩檢」通關安排的建議後,社會上有廣泛的討論。高效省時的通關程序對全面體現高鐵快捷、方便特點至關重要。世界其他城市和國家的跨境運輸服務亦有類似「一地兩檢」安排,相信很多市民在外地出行時也享用過類似通關服務。而在深圳灣口岸自2007年起實施「一地兩檢」安排,一直運作暢順,受旅客歡迎。在西九龍站實施「一地兩檢」的建議不單符合「一國兩制」及不違反《基本法》,亦是務實和有效達致高鐵發揮其運輸、社會和經濟效益的最佳方案,為乘客帶來最大的便利,亦避免引起保安上的問題。政府已預告於今年10月25日立法會會議上就議題提出議案辯論,在檢視各界人士包括立法會議員的意見後,便會依據早前公布的「三步走」建議,推展「一地兩檢」安排的後續工作,包括與內地達成《合作安排》,尋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決定予以批准及確認,然後展開本地立法工作,以達致高鐵香港段在2018年第三季通車時可在西九龍站實施「一地兩檢」的目標。

港珠澳大橋

219. 我們會繼續全力推進另一個香港對外陸路交通聯繫的項目─港珠澳大橋(大橋)香港段的工程,以配合大橋通車。因應跨界通行政策落實措施等因素,並在粵港澳三地政府磋商及向大橋中央專責小組匯報後,我們會盡快公布整個大橋項目的通車日期。

行人友善環境

220. 政府將繼續推展「香港好•易行」,鼓勵市民「安步當車」,減少短途汽車運用,以改善交通擠塞和空氣質素,並配合香港建設成為「易行城市」。「香港好•易行」將提供清晰方便的步行資訊、完善步行網絡、締造舒適寫意及安全高質的步行環境,包括逐步在各區合適的行人通道加設上蓋、在明年內選定兩個地區研究試行創新及舒適的步行環境,以及在今年年底展開研究以檢討和改善有關上坡地區自動扶梯連接系統和升降機系統項目建議的評審機制等。

城市管理

221. 一個優質城市除了配備各項公共設施外,也要有良好城市管理配合。香港的城市管理水準在國際上一直備受稱許,香港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我們擁有一支高效廉潔的公務員團隊以及多個專業質優的公營服務機構,包括機場管理局、港鐵公司,各巴士和公共交通服務機構、電力及煤氣公司。他們不分晝夜,24小時每天無間斷為市民提供各項與時俱進的公共服務,保障市民生活及維持香港城市高效運作。

222. 香港在過去幾個月接連受到颱風吹襲,沒有造成嚴重人命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足證我們的防禦性基建,包括斜坡安全和防止水浸,發揮了作用,各個政府部門和公營服務機構啓動應急機制,從預警和防禦工作、資訊發布、臨時收容安排、緊急救援服務,以至風暴後迅速恢復交通和日常公共服務等,均有效和無間地作出協調,正好展示本港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全球氣候變化會帶來更多極端天氣,香港也不能獨善其身。政府會提高警覺,着力防患於未然。政府會繼續投資各項防禦性基建,不斷檢討及改善現行的應急機制和措施,提升我們防範和抵禦天災的能力。

樓宇安全

223. 城市管理亦涉及保障市民的居所安全,因此,政府亦重視舊樓維修的工作。在2009年推出的「樓宇更新大行動」已大致完成,惠及三千幢樓宇。

224. 現時全港共有超過五千幢住宅及商住樓宇樓齡50年或以上,若不及時檢驗及維修,將危及住客以至途人安全。為進一步保障公眾安全,政府計劃動用約30億元推行「樓宇更新大行動2.0」,以一個強調風險為本、更聚焦於最有需要的業主、協助更到位的計劃,為居於較高樓齡、應課差餉租值不超越設定上限的住宅或商住樓宇的自住業主提供資助,主要用以在其樓宇內按強制驗樓計劃進行所需的檢驗及修葺。

225. 在樓宇結構安全以外,提升舊樓的消防安全亦是保障市民生命財產的重要一環。有見及此,政府亦計劃動用約20億元,資助舊式商住樓宇業主,履行《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下提升消防安全的要求。

226. 我們期望在明年下半年推出「樓宇更新大行動2.0」以及上述消防安全工程的資助計劃,以助業主解決樓宇結構安全隱患及提升消防安全水平。另外,市建局現正進行「樓宇復修策略」研究,希望能延長樓宇壽命,減慢市區老化速度;同時亦正籌備一站式的「樓宇復修平台」,邀請不同專業團體及業內人士參與,為業主提供全方位的資訊和技術支援。

食水安全

227. 兩年前發生的公屋「鉛水」事件引起市民對食水安全的關注。政府會全力推行剛在今年9月公布的「提升香港食水安全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涵蓋五部分,包括訂立香港食水標準及推行用户水質監測工作;加強規管水喉物料和新建水喉裝置的驗收規定;推廣建築物水安全計劃;加強有關安全使用食水的公眾教育及宣傳;以及在發展局成立一個獨立專責小組,擔任水質規管監督的角色,並展開詳細研究,以制訂一套適合香港的食水安全規管制度。

維港水質

228. 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完成後,維港水質已大大改善,因而今年維港渡海泳亦於維港中央舉辦,回復40年前渡海泳的相近賽道。為加快改善維港近岸氣味問題,政府正就九龍及新界多個污水系統改善工程及雨水渠旱季截流器建造工程進行招標。觀塘基本污水廠改善工程已於9月開始,其他工程將於今年內陸續開展。

美化海濱

229. 維港兩岸是我們在市區內的寶貴天然資源。我們應鼓勵社區善用海濱,增添生氣活力,為市民創造更多優質的公共空間。我們會夥拍海濱事務委員會推動有關工作,包括提供合適的海濱用地予非政府機構營辦社區設施或活動,並爭取在2018年第一季以短期租約推出位於堅尼地城的一幅用地作社區園圃及相關用途。

環境及自然保育

氣候變化及能源

230. 今年夏天,香港數次受到熱帶氣旋侵襲,其中颱風「天鴿」引致風暴潮,令部分低窪地區出現嚴重海水倒灌。氣候變化會引致海平面持續上升,將加劇極端天氣的相關挑戰。

231. 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涵蓋減緩、適應及應變三方面。政務司司長主持的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加強了跨政策局及相關部門的協作,致力落實《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並適時檢視措施,居安思危。

232. 其中,氣候變化基建工作小組會協調各工務部門於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工作,包括檢視基建設施的設計標準及現有基建設施的抗逆能力,並與時俱進,以加強抵禦極端天氣的影響。同時,政府亦持續加強分析氣候變化,預測極端天氣及推廣防災教育,增進全民應變氣候的能力。

233. 減緩氣候變化,同樣刻不容緩。《巴黎協定》於去年11月生效,並適用於香港特區。政府將積極推動香港低碳轉型,邁向我們所訂立把2030年碳強度從2005年的水平減低65%至70%的目標,以協助達成《巴黎協定》的願景。

234. 低碳轉型,須多管齊下,包括採用更潔淨能源、全民節能、綠色出行及減廢等。當中,我們會逐步以更潔淨能源替代大部分燃煤發電,並會進一步推廣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以及落實《香港都市節能藍圖2015~2025+》,以推動能源效益、節約能源及綠色建築等。

235. 政府及電力公司於今年上半年達成新的《管制計劃協議》,明年將公布在新協議下有關推廣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上網電價及可再生能源證書計劃,以及一系列新節能措施的詳細安排。

236. 我們亦會積極於政府場地加強推廣可再生能源及節能綠建,包括於合適場地發展大型可再生能源設施。其中一個創新舉措的例子,就是水務署將依據石壁水塘及船灣淡水湖浮動太陽板發電系統先導計劃的結果,研究本地發展大型浮動太陽能發電場的可行性。

空氣質素

237. 宏觀而言,政府於落實《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13-2020》的同時,正進行空氣質素指標的檢討工作,並透過工作小組及公眾參與,與民互動,共同把握此五年一檢的機遇,探求進一步收緊指標的可行空間以及相關改善措施的策略。我們計劃在2018年完成檢討。

238. 儘管過去數年政府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並令空氣質素有明顯改善,船隻仍然為本港目前最大的空氣污染源。為此,特區政府與內地簽署協議,共同推動實施珠三角水域船舶大氣污染排放控制區,我們計劃立法規定自2019年1月起在香港水域內的船隻必須使用低硫燃料。此水域船舶大氣污染排放控制區,將為亞洲中領先範例。

239. 另外,我們亦會研究推行計劃,試驗在本地渡輪及政府的新船隻使用綠色技術,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

減廢回收

240. 低碳轉型,惜物減廢為重要一環,並須多管齊下,當中源頭減廢至為關鍵。為落實《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是重點減廢計劃,可引入經濟誘因,推動社會移風易俗,鼓勵市民更積極減廢及進行乾淨回收。我們現正優化早前公布的實施安排,以期在稍後時間提交條例草案予立法會審議。

241. 我們會進一步加強支援源頭減廢及乾淨回收,以配合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的實施。當中,透過新增外展服務與新一輪的乾淨回收宣傳及教育工作,將提高全民的回收意識,以提升回收物的可回收程度和回收再造價值,此舉可為回收業提供更合適的可回收物料。

242. 明年年初開始,內地逐步實施針對進口回收物的管理制度改革新方案,對香港的回收業及至社會帶來契機。我們正透過逐步優化回收基金運作,協助業界尤其是中小企擴充及提升業務。回收基金近月已推出新的資助計劃,鼓勵業界將回收物料加工以符合內地新的進口要求。

243. 另外,環保署將加強與非政府組織及持份者合作,更積極支援社區回收價值較低的可回收物,例如,將推行中央收集廢膠樽計劃,以提升處理相關回收物料的成本效益。

244. 環保署亦會研究長遠培育本地環保再造工業的可行性,包括審視如何利用環保園的土地及配套設施,支援有關工業的發展,從而為本地產生的回收物料處理尋求更具長遠效益及多元化的出路。

245. 應對廚餘挑戰方面,隨着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網絡的逐步建立,環保署將新設廚餘回收組,專責推行廚餘源頭分類及收集,研究及制定新的廚餘棄置監管措施,執行「惜食香港運動」,促進惜食減廢及廚餘回收。另外,「惜食香港運動」將進入新一階段,以深化培養大眾惜食文化,同時開展工商廚餘中央回收的推廣。

自然保育

246. 為響應國際社會對加強管制象牙貿易的強烈要求,確保大象的存活不受威脅,政府已於今年6月動議二讀《2017年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修訂)條例草案》,以禁止大象狩獵品進出口,並逐步淘汰本地象牙貿易,及加重瀕危物種走私及非法貿易的罰則。立法會的有關條例草案委員會現正審議條例草案,希望能盡早通過。我們亦跟隨國際間普遍做法,在禁止象牙貿易時,不會向象牙業界作出賠償,以免傳出錯誤訊息,加劇大象盜獵及吸引不法分子走私非法象牙到香港以獲取賠償;但政府會盡量為受影響的象牙工匠提供合適的支援。

247. 我們正落實《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2016-2021》,並繼續舉辦香港生物多樣性節,與民間團體協作,共同提倡公眾欣賞自然,於生活上珍惜生物資源,識取惜用。

248. 郊野公園是香港重要的資源,藉着郊野公園成立40周年,漁農自然護理署以「郊野四十•承傳共行」為主題籌辦一連串活動,與市民同樂,並同行保育。

活化鄉郊

249. 我們的偏遠鄉郊地區蘊藏豐富的自然生態、建築和人文資源。政府將加強保育這些地區,既保護鄉郊自然生態,亦活化其村落建築環境,保育珍貴人文資源,為已近荒置的偏遠鄉郊注入動力,並促進生態旅遊,以回應大眾對城鄉共生的願景。政府早前與多個非政府組織合作,在荔枝窩進行了多項活化工作和小型改善工程,以復育當地鄉郊自然生態、人文和建築環境;這項計劃不但得到村民支持,社會反應亦正面。

250. 政府會成立「鄉郊保育辦公室」來統籌保育鄉郊計劃,以促進偏遠鄉郊的可持續發展;及預留10億元進行相關的保育工作及活化工程。辦公室的優先工作將會與非政府團體互動協作,推展多元及創新的活動和計劃深化荔枝窩的鄉郊復育工作,以及推行沙羅洞的生態保育等。我們會不時檢視計劃的推行和成效,逐步把計劃推展至其他偏遠鄉郊地區。

文物保育

非物質文化遺產

251. 今年8月我們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代表作名錄),涵蓋共20個具有高文化價值和急須保存的項目,包括南音、食盆、紮作技藝和港式奶茶製作技藝等。政府將與有關團體和傳承人緊密聯繫和合作,通過舉辦專題展覽和不同形式的活動,提升公眾對代表作名錄項目的認識,並會繼續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和支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

歷史建築

252. 香港的文物彌足珍貴,見證這個城市的發展足跡。政府透過多管齊下的策略推動文物保育工作,包括執行《古物及古蹟條例》、實施歷史建築評級機制、提供「保育歷史建築基金」的資助、推行「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活化計劃」)、以及推廣和公眾教育活動等。「活化計劃」至今已推出了五期共19個項目,包括在上月開幕活化為「We嘩藍屋」的灣仔藍屋建築群。「保育中環」大型計劃下的各個項目亦相繼落成。此外,今年7月舉行的「文物時尚•荷李活道」街頭嘉年華會獲得市民的熱烈參與和認同,我們日後會繼續舉辦同類型的公眾參與活動。

文化藝術

253. 文化藝術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既豐富市民的精神生活,又可發展多元產業,推動旅遊,為青年人提供另類的就業機會。經過多年的規劃和籌備,令人期待的西九文化區已逐漸屹立於維港海旁,文化區內各項主要設施,包括戲曲中心、M+視覺文化博物館、演藝劇場、戶外自由空間、藝術公園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將於未來數年相繼落成。我很高興在西九文化區進入另一階段之際,唐英年先生答允再次出任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一職,帶領西九團隊為香港文化藝術事業掀開新的一頁。

254. 在西九文化區以外,政府會盡力提供一個有利文化藝術發展的環境。除了發展局在檢討活化工廈政策時會考慮如何可透過新一輪計劃幫助文化藝術界,政府亦會繼續物色合適地方發展為藝術空間。在政府的支持下,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正研究以現時位於黃竹坑的「ADC藝術空間」營運模式,在私人物業業主提供的活化工廈或商廈的樓面開拓新的藝術空間,供青年藝術家以優惠租金租用。

255. 藝術無分地域,我們亦不要忘記香港以外有更遼闊的空間。香港藝術界經過多年努力,逐漸在香港以外樹立了一定口碑,今年為配合香港回歸20周年慶祝活動,我們也安排了藝團到海內外演出,大獲好評。為鞏固香港國際文化之都的地位,及協助本地年輕藝術家開創更多機會,我們會投放更多資源支持本地文化藝術界別。未來數年,我們將增加資助藝術家和藝團到內地和海外演出及舉辦展覽,並在一些內地主要城市舉辦「香港周」活動,旨在展示介紹香港藝術的精粹。我們同時將於未來六年提供3千6百萬元撥款延續藝術行政人員培訓計劃,及鼓勵年青藝術人才到外地學習,交流經驗。

256. 我們亦關注下一代的文化素養及拓展觀眾的工作。為此,政府將支持藝發局進一步推動藝團與學校合作,以促進藝團和學校善用校舍作藝術空間及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為日後香港的文化建設打好根基。

體育發展

257. 政府正全力推展「啓德體育園」計劃,以提供現代化和多用途的場地,支援體育全面發展,舉辦更多國際級的體育盛事。我們已經完成資格預審,今年內會邀請合資格的投標者遞交投標文件,期望在2018年下半年展開工程,2022-2023年間完成工程。

258. 教育局與民政事務局於本學年起推行「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為學校提供額外資助,以鼓勵公營學校向體育團體開放學校設施及提升校園體育文化。我們會向相關學校和體育團體收集意見,以優化計劃。

259. 民政事務局已完成「香港殘疾人士體育發展顧問研究」及公眾諮詢,並與持份者訂定具體工作計劃。其中一個重點是推行先導計劃,為殘疾運動員提供全職訓練及為殘疾精英運動項目提供資助。我們將參考先導計劃的經驗,制訂長遠的精英資助計劃。

260. 隊際球類運動一直是最多學生和青少年參與的運動項目。然而,由於隊際項目的運動員人數較多,需要更多資源組織訓練才有機會在大型國際賽事中爭取好成績。為推動隊際球類運動發展,我們將撥款1億3千萬元開展五年發展計劃,向亞運隊際球類項目的相關體育總會提供額外資源,制定和推行代表隊訓練計劃,並為香港代表隊隊員提供支援,目標是協助隊際項目循序漸進提升成績,增加日後晉身精英項目的機會。

安全城市

261. 公共安全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標,而香港正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整體犯罪率近年屢破新低。但面對全球反恐形勢急劇變化和恐怖主義可能帶來的威脅,政府要確保香港有充分和不斷強化的反恐能力和準備。我們會成立一個由警方領導及有關執法部門組成的跨部門反恐專責組,負責監察全球恐怖活動趨勢演變和反恐部署,檢討和不斷完善香港的反恐策略,與相關部門共同制定措施和行動計劃。政府亦會加強與外地反恐機關情報交流,擴大反恐情報蒐集和分析的能力。此外,我們有需要發展專門反恐培訓、專職調查及打擊能力;以及不斷改善緊急事故應變計劃和加強公眾的警覺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