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
下載施政報告演辭全文 (PDF版本) (約1015KB)
段落 | ||
---|---|---|
(一) | 前言:新的開始 | 1–6 |
(二) | 良好管治 | 7–34 |
理念 | 7 | |
行政機關 | 8–18 | |
政府新角色 | 8–9 | |
用人唯才 | 10–11 | |
開放透明 | 12 | |
強化執行能力 | 13–15 | |
增加公務員人手 | 13 | |
延長公務員服務年期 | 14 | |
建設全新的公務員學院 | 15 | |
提升跨部門協作 | 16–18 | |
改組中央政策組 | 16 | |
將效率促進組歸入創新及科技局 | 17 | |
將法律援助署歸入政務司司長辦公室 | 18 | |
司法機構 | 19–20 | |
法律改革委員會 | 21 | |
檔案法 | 22 | |
《基本法》第23條立法 | 23 | |
《基本法》第45條普選行政長官 | 24 | |
行政與立法關係 | 25–26 | |
地方行政 | 27–28 | |
廉潔 | 29 | |
公共財政 | 30 | |
行政長官的使命和領導 | 31–34 | |
行政長官創新及策略發展顧問團 | 32 | |
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 | 33 | |
行政長官高峰會 | 34 | |
(三) | 多元經濟 | 35–120 |
理念 | 35 | |
香港經濟現況及前瞻 | 36–38 | |
經濟發展土地供應 | 39–45 | |
工商業用地 | 39 | |
物流業用地 | 40 | |
會展業用地 | 41–44 | |
活化工廈 | 45 | |
人才 | 46 | |
政府對政府事務 | 47–52 | |
加強與內地合作 | 53–55 | |
政策方向 | 56–61 | |
「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 | 57–59 | |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60–61 | |
投資 | 62 | |
方便營商環境 | 63–64 | |
稅務新方案 | 65–68 | |
創新及科技 | 69–83 | |
智慧城市 | 80–83 | |
創意產業 | 84–96 | |
金融 | 97–103 | |
航運及物流 | 104–106 | |
旅遊業 | 107–110 | |
建造及相關專業 | 111–113 | |
法律服務 | 114–116 | |
廣播 | 117–119 | |
漁農業 | 120 | |
(四) | 培育人才 | 121–139 |
理念 | 121 | |
教育願景 | 122 | |
教育新資源 | 123 | |
進一步研究八大教育範疇 | 124–125 | |
幼稚園教育 | 126 | |
專上教育 | 127–128 | |
特殊需要的兒童 | 129 | |
改善中小學教學設施 | 130 | |
資歷架構 | 131 | |
認識中國歷史、中華文化及國情 | 132 | |
終身學習 | 133 | |
人力資源規劃 | 134 | |
輸入勞工 | 135 | |
婦女勞動力 | 136–137 | |
人才樞紐 | 138–139 | |
(五) | 改善民生 | 140–209 |
理念 | 140 | |
房屋 | 141–152 | |
現況 | 141 | |
土地供應 | 142–143 | |
房屋政策 | 144 | |
公屋及綠置居 | 145–147 | |
居屋及資助房屋轉售 | 148–149 | |
港人首次置業先導計劃 | 150–152 | |
過渡性房屋 | 153–154 | |
醫療 | 155–174 | |
改善醫療體系及服務 | 155 | |
基層醫療健康 | 156–159 | |
醫管局服務 | 160–164 | |
不常見疾病支援 | 165–166 | |
完善公共衞生規管 | 167 | |
推動自願醫保及科研 | 168 | |
中醫藥發展 | 169–174 | |
社會福利 | 175–200 | |
扶貧 | 175 | |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 176–181 | |
安老服務 | 182–186 | |
康復服務 | 187–189 | |
特殊需要信託 | 190 | |
兒童事務委員會 | 191–193 | |
食物援助服務 | 194 | |
促進殘疾人士就業 | 195–196 | |
支援少數族裔 | 197–200 | |
勞工權益 | 201–203 | |
取消強制性公積金的「對沖」安排 | 201 | |
改善勞工福利 | 202 | |
職業安全及健康 | 203 | |
減輕公共交通費負擔 | 204 | |
市政 | 205–207 | |
公眾街市 | 205 | |
環境衞生 | 206 | |
殯葬政策 | 207 | |
食物安全 | 208–209 | |
(六) | 宜居城市 | 210–261 |
理念 | 210 | |
交通運輸 | 211–217 | |
公共交通策略研究 | 212 | |
無障礙運輸 | 213 | |
道路基建 | 214 | |
鐵路 | 215–216 | |
紓緩道路擠塞 | 217 | |
高鐵「一地兩檢」 | 218 | |
港珠澳大橋 | 219 | |
行人友善環境 | 220 | |
城市管理 | 221–229 | |
樓宇安全 | 223–226 | |
食水安全 | 227 | |
維港水質 | 228 | |
美化海濱 | 229 | |
環境及自然保育 | 230–250 | |
氣候變化及能源 | 230–236 | |
空氣質素 | 237–239 | |
減廢回收 | 240–245 | |
自然保育 | 246–248 | |
活化鄉郊 | 249–250 | |
文物保育 | 251–252 |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251 | |
歷史建築 | 252 | |
文化藝術 | 253–256 | |
體育發展 | 257–260 | |
安全城市 | 261 | |
(七) | 與青年同行 | 262–272 |
理念 | 262 | |
青年發展委員會 | 263 | |
加強與青年人溝通 | 264 | |
青年議政論政 | 265 | |
青年參政 | 266 | |
對青年人期盼 | 267 | |
開拓視野 | 268–271 | |
「卓越獎學金」計劃 | 268 | |
經貿辦安排的海外實習 | 269 | |
內地深化實習 | 270 | |
工作假期 | 271 | |
「青年共享空間計劃」 | 272 | |
(八) | 結語 | 273–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