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

(二) 良好管治

理念

7. 我在首份《施政報告》中莊嚴承諾,我和特區政府會竭力執行「一國兩制」、維護《基本法》和捍衞法治,而良好管治就是履行上述憲制責任的重要基礎。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21年來依託祖國、面向世界,保持自身獨特優勢。這些包括法治精神、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以及人權、自由等的優勢,都受到《基本法》保障。要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特區的管治必須堅守「一國」原則,並正確處理中央和特區的關係。

中央與特區關係

8. 行政長官既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也向中央人民政府負責,在這「雙負責」下的行政長官,須全面、準確、堅定地擔當「一國兩制」的執行者、《基本法》的維護者、法治的捍衞者,以及中央與香港特區關係發展的促進者。面對香港社會近年出現的複雜情況和新矛盾,我和特區政府對任何鼓吹「港獨」,危害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的行為絕不容忍。我們會無畏無懼地依法應對,以維護國家和香港的利益。為防微杜漸,我們亦加強了各界對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的了解,在香港社會加強樹立「一國」意識。

9. 與此同時,我們善用「兩制」之利,在中央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前提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10. 過去一年多,特區政府與中央不同部委簽訂多份合作協議,包括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和粵澳兩地政府簽訂的《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與發改委簽署《關於支持香港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安排》,與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簽訂《內地與香港特區深化更緊密文化關係安排協議書》和最近與國家科學技術部(科技部)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強創新科技合作的安排》。這些合作協議為香港帶來很多參與國家發展及提升香港產業和專業服務的機會。相關政策局正以可惠及業界的具體措施落實合作協議的精神。

11. 今年8月15日,我以成員身份出席由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領導小組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頂層設計,並加強對大灣區發展的統籌協調。這亦是首次港澳特區兩位行政長官以成員身份出席中央領導層次的會議,凸顯中央重視兩個特別行政區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角色,並貫徹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12. 中央對特區的支持,亦充分體現在過去一年在便利港人在內地學習、就業和居住而陸續出台的政策措施,尤其是今年8月推出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請發放辦法》,讓符合資格的香港居民申請領取居住證1,依法享有在居住地的多項權利、公共服務和便利。

13. 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香港企業一直是內地省市的重要外資來源,而近年更大力協助內地企業向外發展。香港作為「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平台功能仍然重要。特區政府加強與內地省市合作,積極發揮「促成者」和「推廣者」的角色,為港人港企開拓更多商機和發展機會。今年5月,我率團到成都與四川省委書記共同主持首次川港合作會議,確立了川港高層次合作的新機制,而8月我則與上海市市長在香港主持滬港合作會議,在多個範疇簽訂合作協議。我將於本月下旬訪京,與北京市市長舉行京港合作會議,而政務司司長也會在11月底與福建省領導主持閩港合作會議。

行政機關

積極作為

14. 我在本屆政府提出管治新風格、政府新角色和理財新哲學,獲得社會廣泛認同,具體的措施亦逐一落實。其中我倡議政府應擔當「促成者」和「推廣者」的角色,各政策局和部門在處理經濟民生事務上變得比過往積極有為,部分工作成果已反映在2018年《施政報告》及《施政綱領》內超過240項的新措施。

15. 有人會問,政府的積極作為,會否偏離香港奉行的市場經濟。我的答案是「不會」,但當每個城市的競爭力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時,政府有責任提供政策支援,為企業在海內外開拓商機,進行更多「政府與政府」的對接工作。

16. 有人又會問,政府更進取地投放公共資源改善民生,會否偏離量入為出、謹慎理財的原則,而走上福利主義社會的路。我的答案是「不會」,香港擁有豐厚的財政儲備,政府有責任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為未來投資,為市民解困,讓社會各階層都能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事實上,香港人的自力更生精神令人敬佩,目前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的失業個案約12 000宗,是2003年9月高峰期的24%。

17. 在更有效擔當「促成者」角色方面,剛於今年4月1日成立的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創新辦),其中一項重點工作是為不同界別提供「首站式和一站式」的諮詢和統籌服務。對由民間倡議而於公眾有裨益的項目,創新辦會協調相關部門的要求和意見,並與倡議組織保持溝通,以促成其事。此外,已撥歸創新及科技局(創科局)的效率促進辦公室會協助各政策局及部門推出方便營商的措施,去年便已落實超過70項相關措施,而今年會繼續推出超過130項新措施,以減輕業界的遵規成本,為百業拆牆鬆綁。

用人唯才

18. 我們重視公眾參與,與民共議。我要求各政策局奉行廣納賢能,用人唯才的原則,並提升女性和青年委員的比例。過去12個月,各政策局共委任了超過3 400名公營機構及諮詢委員會成員;目前女性佔所有政府委任的諮詢及法定組織非官方成員約33%,而青年人則佔9%2。我相信這些來自社會各界的人士,將有助我們在政策制訂的過程中集思廣益。

開放透明

19. 歷史檔案不單記錄決策過程,更保存社會的集體回憶。我重申本屆政府重視檔案的完整性,並對訂立檔案法持正面態度。法律改革委員會(法改會)已完成研究香港現行的檔案管理制度和其他司法管轄區的相關法律,預計會在今年年底前展開公眾諮詢。當法改會提交報告後,政府會積極跟進。現階段,政府會繼續加強檔案管理的工作,包括為政策局及部門制訂更全面的培訓計劃、為檔案處人員提供更多的專業訓練,以及檢討電子檔案保管系統的推行進度等。

20. 《公開資料守則》(《守則》)體現政府開放和負責任的方針,提供有效的架構讓公眾廣泛查閱政府資料。自《守則》推行以來,獲提供資料與要求的比率持續超過95%。法改會早前成立了公開資料小組委員會,檢討關於公眾索取政府資料的現行制度,以便提出適當的改革建議。當法改會提交報告後,政府會詳細研究有關建議,考慮如何進一步完善公開資料制度。

制度完善

21. 制度保障和問責精神是良好管治的重要元素。在處理重大社會事件時,政府要勇於面對問題和作出承擔。過去一年,針對導致嚴重傷亡的巴士車禍和港鐵沙中線紅磡站擴建部分建造工程出現問題這兩件引起公眾廣泛關注的事件,我主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作深入調查。我相信兩個委員會的建議將有助政府和有關機構改善制度,加強市民對相關服務的信心。

強化執行能力

增加公務員人手

22. 為有效推行本屆政府提出的新政策和措施,並配合多個大型跨境基建的開通,我們於2018-19年度大幅增加公務員編制,增幅高達3.7%,遠高於過去十年的每年平均增長。展望未來,政府會以一貫的審慎原則管理公務員編制,確保公務員隊伍能繼續有序平穩發展,應對社會的發展需要。

延長公務員服務年期

23. 為配合增加勞動力的目標和回應公務員同事的訴求,公務員事務局已在今年7月邀請在2000年6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期間入職的現職公務員選擇在65歲(文職職系)或60歲(紀律部隊職系)退休。

建設公務員學院

24. 我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建議設立一所全新的公務員學院,全面提升培訓設施,從而加強公務員在發展領導才能、與市民互動溝通、應用創科等範疇的培訓,並加深公務員對國家發展和中央與特區關係的認識和國際觸覺,學院也有肩負促進與其他地區公務員互動交流的任務。我們已選定在觀塘重新發展一幅面積約11 000平方米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除了興建公務員學院外,我們初步建議以「健康生活」和「終身學習」為主題,在這綜合發展項目內提供地區康健中心及其他社區設施,並藉此提升區內的通達性和園景布局。我們稍後會就此諮詢觀塘區議會。

25. 公務員學院預計於2026年完成。在此期間,現時在公務員事務局轄下的公務員培訓處會繼續致力加強公務員的培訓,包括創新思維及科技應用,以配合政府推動《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我們亦會成立一個由專業人士和政府官員組成的公務員培訓諮詢委員會,為公務員的培訓計劃和長遠發展策略提供指導意見,亦為新公務員學院建設作好準備。

提升跨部門協作和效率

26. 今年4月1日成立的創新辦,在短短半年間已發揮了不錯的作用,協助統籌政府有關促進海運業的措施,並為天水圍和東涌新公共街市尋覓適合選址。創新辦以合約形式聘用了18位政策及項目統籌主任,讓青年人可以近距離協助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的工作,並參與政策研究和項目統籌。

27. 此外,我們完成了兩項政府架構改動,即把效率促進組撥歸創科局,和把法律援助署撥歸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在《施政報告》諮詢期內,我收到不少意見,認為現時運輸及房屋局(運房局)工作過於繁重,建議分拆為兩個政策局,並成立新政策局統籌房屋與土地政策,我大體認同有此需要,稍後會進一步研究如何落實。

28. 為加強家庭政策的完整性,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會領導研究小組探討整合與家庭有關政策的可能性,包括目前分屬勞福局和民政事務局的兒童、婦女、長者及家庭事宜。

29. 高層領導和加強統籌是架構改動以外另一個可行的辦法,我和政務司司長和財政司司長透過主持高層次委員會督導有關政策範疇的工作。例如我主持「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及即將成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督導委員會」;政務司司長主持有關青年發展、少數族裔和人力資源的委員會;和財政司司長主持「金融領導委員會」和旅遊事務的高層統籌會議等。

30. 我想藉此機會感謝公務員隊伍一直以專業精神,為市民提供高效和優質的服務。特別是最近在超強颱風「山竹」襲港期間,各部門同心協力,在惡劣天氣下緊守崗位,無懼困難和風險,保障市民生命財產,確保公共安全。我亦要感謝數以千計的義工和地區人士,積極參與善後工作。他們充分發揮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香港精神,值得表揚。

司法機構

31. 法治是香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而司法獨立是彰顯法治的關鍵。《基本法》確立了我們的獨立司法體系的基本方針,包括法院獨立進行審判,不受任何干涉、終審法院享有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終審權,以及終審法院可邀請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法官參加審判。我們會繼續堅定不移地捍衞司法獨立,維護法治精神。我再次重申,任何因不滿法庭的裁決而無理地攻擊司法制度和司法機關,干涉獨立司法權或出言侮辱法官的行為均不可取,是對香港司法制度和司法精神的損害。正如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在2018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指出,針對司法機構的批評應該是有理可據。法庭和法官在裁決法律糾紛時,只會考慮案件中涉及的法律及法律爭議點。裁決無關法律的政治、經濟或社會議題並不是法官的憲制職責。法治保持堅穩、備受尊重及人皆可見,是符合眾人的利益。

32. 為了確保司法機構有效運作,政府一直為司法機構提供足夠資源和所需支援。在法庭設施方面,司法機構已成立一個中央督導委員會,負責監督位於添馬政府總部旁的新高等法院以及位於加路連山道的新區域法院項目。相關部門會與司法機構緊密合作,全力推展這兩項可滿足法院長遠需求的龐大工程。在人力資源方面,政府接納司法機構的建議,計劃把法官及司法人員法定退休年齡延長至70歲(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及以上級別法官)及65歲(高等法院以下級別的司法人員)。此做法既能配合增加司法人手的目標,紓緩司法機構的招聘困難,亦有助挽留有豐富經驗的資深司法人才。我們會盡快將相關法例的修訂建議,提交立法會審議。

《基本法》第23條立法

33. 特區政府有憲制責任為《基本法》第23條立法以維護國家安全。我多次公開表示,政府會審時度勢,謹慎行事,並繼續努力創造有利立法的社會環境,但這並不等於我們對違反憲法和《基本法》,試圖分裂國家,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視若無睹,不等於可用來處理若干應禁止行為的香港現行法例只能「備而不用」。保安局局長上月引用《社團條例》採取行動,就是一個有力的說明。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亦引發對第23條立法工作的熱烈討論。我會認真聆聽,探討如何讓香港社會可以正面地處理這個對特區的憲制要求。

《基本法》第45條普選行政長官

34. 至於就落實普選行政長官的工作,我的立場與往年無異。我一方面明白市民,特別是青年人,對「一人一票」選舉行政長官的訴求,但我不能罔顧現實,貿然重啟政改,令社會難以聚焦發展。特區政府會謹慎行事。

行政與立法關係

35. 《基本法》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和立法機關各自的職權。特區政府尊重立法會制衡行政機關的功能,這既是良好管治的體現,更是本屆政府施政新風格的重要一環。我因應立法會議事規則委員會的建議,除出席一年四次的行政長官答問會外,每個月均出席一次以「短問短答」形式進行的行政長官質詢時間,接受議員提問。在2017-18立法年度,我總共出席了四次行政長官答問會,以及七次行政長官質詢時間,一共回答了139項質詢。答問的過程加強政府問責,而和議員的互動則讓我更好掌握社會脈搏和迅速回應市民關注的事項,例如我在這份《施政報告》中提出有關協助市民維修舊樓升降機的「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便是回應多位議員的提議。

36. 2017-18立法年度經歷了修改立法會《議事規則》的爭拗,但卻換來了豐碩的成果。立法會一共通過27項政府提交的法案,比2016-17立法年度的12項法案多一倍。財務委員會亦通過98項總值超過2,500億元的項目。議會在立法和撥款這兩大憲制功能和為民做事上取得的成效,或多或少反映行政立法關係有所改善。我和我的團隊會繼續以誠懇、務實的態度,充分與立法會議員溝通、互動,務求以香港整體利益出發,做到「議而有決、決而有行」。

地方行政

37. 我們重視吸納區議會和地區人士的意見,以解決地區問題和更有效地推進地方行政。我上任後要求每一位司局長在兩年內到訪全港18區,與地區人士會面和了解民情民意。截至2018年9月底,各司局長已進行了174次區訪,即平均每兩個工作天便有一位主要官員落區。在過程中,官員認真聆聽地區意見並作出適當跟進。

38. 市容和環境衞生是區議會和地區人士其中一個最關注的民生問題,各相關部門已於今年第二季諮詢區議會對環境衞生黑點及工作優次的意見,現正實施相應行動計劃,包括加強清潔、防蚊、防鼠、執法的力度,以及逐步美化和開放經選定的閒置土地。

39. 由各區議會主導的「社區重點項目計劃」自2013年推出以來漸見成果。在25個獲批撥款的項目中,有六個已投入服務,普遍受社區歡迎。我們預期餘下的項目大部分將於來年陸續投入服務,惠及當區居民。

廉潔

40. 廉潔的政府和社會環境及深入各階層的誠信文化,一直是香港重要的競爭優勢。廉政公署(廉署)45年來以獨立、專業的態度秉公執法,以不懼不偏的精神全力打擊貪污。廉署努力不懈,把廉潔文化廣泛和深入地植根香港。廉署會繼續致力向國際評級機構闡釋香港的廉潔狀況,又會協助其他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提升其打擊貪污能力。這些工作不單是為履行香港在國際上的義務,亦有利到這些地方尋求發展機遇的香港投資者。

免遣返聲請

41. 政府自2016年展開全面檢討處理免遣返聲請的策略,初見成效,非華裔非法入境者的人數和提出免遣返聲請的數目大跌八成。現時,仍在等候入境處審核的聲請數目,由最高峰期超過11 000宗,減至目前少於2 000宗。

42. 保安局在總結過去審核免遣返聲請的經驗,並參考海外的相關法例和做法後,將於明年年初就修訂《入境條例》提出條例草案,改善審核聲請的程序,防止各種妨礙或阻延手法,進一步提升整體效率。

行政長官的使命和領導

43. 我們在2018年3月成立了行政長官創新及策略發展顧問團。三十多位顧問團成員為香港未來發展和推動創新的策略出謀獻策。此外,去年我提出就重要的政策範疇舉行「行政長官高峰會」。自上任以來我已主持了3個高峰會,分別是有關稅務新方向、扶貧和優質教育,直接聆聽業界和持份者的意見。我將於下月主持有關復康事務的高峰會,而明年將舉辦有關青年發展和創科的「行政長官高峰會」。

44. 去年7月1日,我懷着謙卑的心情,接受我人生中的最大榮耀,並準備好應對我公務生涯中的最大挑戰。過去一年多,我帶領管治團隊,上下一心,迎難而上。我服務政府38年,一直秉持着「該說的話要說,該做的事要做」的原則,絕不迴避。我和團隊的使命是透過廣泛團結社會各界,抓住機遇,聚焦發展,改善民生,在新形勢下推動香港特區發揮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45. 行政長官的工作無疑是勞心勞力,既要保持定力,頂着壓力,又要兼顧內外,團結各界。但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對良好管治的追求,就是推動我不斷向前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