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向立法会发表《行政长官2018年施政报告》的发言

立法会主席、各位议员、各位市民:

我今天在立法会发表我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一如往年,我不会宣读整份《施政报告》,而是选择与市民分享我的施政理念和重点介绍一些具体措施。

2. 这份题为「坚定前行 燃点希望」的《施政报告》长达近六万字,全面涵盖良好管治、房屋与土地、多元经济、培育人才、改善民生、宜居城市及与青年同行的多个领域,希望大家稍后阅读的时候,可以更掌握香港的现况和政府对社会问题的回应。与此同时,这份《施政报告》立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结合了本届政府自去年7月1日就任以来的努力不懈,并盛载着我带领香港前行的坚定决心。千言万语的目的只有一个:为香港燃点希望。

3. 我今天发表的《施政报告》亦反映了我担任行政长官以来的体会。过去一年多,我和团队以「关心」、「聆听」、「行动」的务实态度,以「创新」、「互动」、「协作」的原则,积极施政。无论在提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工作,例如上市条例的修订和金融科技的应用,或在大力推动创新及科技方面,例如建立「医疗科技创新平台」和「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创新平台」,成绩都是显著的。这引证了我在竞选行政长官时的信念:「香港人很优秀,香港底子也很好,只要认准方向,团结一致,我们一定可以再创辉煌!」

4. 我另一个体会是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方案,也难令社会达致全面的共识,但意见分歧不应成为政府带领香港向前的绊脚石,更不应令香港停滞不前。无论是土地供应的选项,或取消强积金「对冲」的方案,经过多轮的公众谘询,是时候要「议而有决、决而有行」,再蹉跎岁月,受苦的是居住在挤迫和恶劣环境的家庭,特别是小朋友,和需要更好退休保障的基层劳工。

5. 我第三个体会是「前行」需要有伙伴,政府愈包容,伙伴便愈多。我不会奢望政党或本会议员政治立场一致,但只要不触碰违反「一国」的底线,大家应有广阔的合作空间。立法会年初组成跨党派的考察团,访问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内地城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政府在上一个立法年度的后期就大量拨款项目谘询立法会多党派议员,以「先易后难」的方式议事,亦减少了议会剑拔弩张的局面,顺利通过了有利经济和民生的措施。

6. 我最后一个体会是,只要明确符合公众利益的事,政府就应该快快做、大胆做。我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为保障市民,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而全面禁止电子烟、为有效扭转目前以治疗为主的医疗系统而大力推动基层医疗健康和为进一步提升科研实力以配合香港发展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而大幅增加研发资源,就是向着清晰的目标大步前行。

7. 这些作为行政长官的体会,为这份《施政报告》添上个人色彩,但其实很多内容亦是反映立法会议员和社会各界向我提出的意见。我亦要感谢问责团队和各级公务员同事尽心尽力,展现了识变、求变的进取精神。

8. 我在本届政府提出管治新风格,其中我倡议政府应担当「促成者」和「推广者」的角色,获得社会广泛认同,各政策局和部门在处理经济民生事务上比过往更积极有为,部分工作成果已反映在2018年《施政报告》及《施政纲领》内超过240项的新措施。

9. 有人会问,政府的积极作为,会否偏离香港奉行的市场经济。我的答案是「不会」,但当每个城市的竞争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政府有责任提供政策支援,为企业在海内外开拓商机,进行更多「政府与政府」的对接工作。

10. 我在本届政府推动理财新哲学,以税务宽减增加香港的经济竞争力,并投放资源,利民纾困,培训人才。财政司司长在本届政府的第一份《财政预算案》提出更多具长远效益的政策措施,以及预留额外3,880亿元以进一步投资未来和改善公共服务。

11. 有人又会问,政府更进取地投放公共资源改善民生,会否偏离量入为出、谨慎理财的原则,而走上福利主义社会的路。我的答案是「不会」,香港拥有丰厚的财政储备,政府有责任取诸社会,用诸社会,为未来投资,为市民解困,让社会各阶层都能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12. 法治是香港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而司法独立是彰显法治的关键。我再次重申,任何因不满法庭的裁决而无理地攻击司法制度和司法机关,干涉独立司法权或出言侮辱法官的行为均不可取,是对香港司法制度和司法精神的损害。正如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在2018年法律年度开启典礼上指出,针对司法机构的批评应该是有理可据。法庭和法官在裁决法律纠纷时,只会考虑案件中涉及的法律及法律争议点。裁决无关法律的政治、经济或社会议题并不是法官的宪制职责。法治保持坚稳、备受尊重及人皆可见,是符合众人的利益。

13. 特区政府尊重立法会制衡行政机关的功能。我因应立法会议事规则委员会的建议,除出席一年四次的行政长官答问会外,每个月均出席一次以「短问短答」形式进行的行政长官质询时间,接受议员提问。在2017-18立法年度,我总共出席了四次行政长官答问会和七次行政长官质询时间,一共回答了139项质询。答问的过程加强政府问责,而和议员的互动则让我更好掌握社会脉搏和迅速回应市民关注的事项,例如我在这份《施政报告》中提出动用约25亿元协助市民维修旧楼升降机的「优化升降机资助计划」,便是回应多位议员在本会向我提出的建议。

14. 满足市民对住屋的需求是本届政府面对最大的挑战。我在这份《施政报告》中把房屋及土地供应独立成章,并放在经济和民生的篇章之前,就是要清楚说明,土地供应不足,不单导致房屋供应短缺,同时也影响市民的生活质素,从幼儿中心到安老设施;从基本的教育医疗服务到消闲的休憩空间和文娱康乐设施;从维持传统行业优势到推动新经济产业,无一不需要土地。简单来说,社会的整体民生、经济以至运输基建发展,均倚靠土地资源才能成事,否则一切的策略和计划只会流为空谈。

15. 去年10月我在《施政报告》中提出本届政府房屋政策有四个元素,包括确立政府在提供房屋方面的角色、为市民建立置业阶梯、聚焦供应和善用现有房屋资源,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今年6月我公布房屋新政策的六项措施,当中最重要的是修订资助出售房屋的定价机制,令售价与私人房屋市价脱钩,而改以申请人的负担能力为基础,并将九幅原本是私营房屋的用地改拨作公营房屋发展。这些政策措施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16. 为进一步展示政府解决市民住屋问题的决心,我在今日发表的《施政报告》中表明:

  1. 我们会持之以恒地开拓土地,不会因经济的短期波动,或物业价格的升跌,而动摇政府觅地造地、建立土地储备的决心;
  2. 政府有责任为不同收入的家庭提供适切居所,我会在任内增加公营房屋的比例,调拨更多土地作公营房屋发展。运输及房屋局会在更新下一个《长远房屋策略》的十年供应目标时反映这个政策考虑;以及
  3. 我们会把政府开拓的新增土地,以房屋单位计算,七成用于兴建公营房屋。

17. 修订资助出售房屋的定价,预期会吸引大量申请。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已因应新定价政策而重新接受2018年居屋的申请,而计划恒常化后的首个「绿置居」项目和由市区重建局(市建局)提供的「首置」先导项目,亦会陆续开售。这三个项目将提供总共7 426个单位。

18. 我们针对这三批资助出售房屋进行了测试,经调整定价后,加上买家可取得高达90%甚或更高的按揭成数,这些单位都是目标家庭「买得起」、「供得起」的,每月的供款占家庭总入息一般不会超过40%。既然政府已重建置业阶梯,并重定资助出售房屋定价,我们现在急需处理的问题是「地从何来」。

19. 去年9月成立的「土地供应专责小组」肩负起与民共议,尝试凝聚社会最大共识的任务,各成员全情投入,任劳任怨,实在令人敬佩。半个月前,「专责小组」应我的要求,和我分享了他们的初步主要观察。当大家聚焦小组就个别土地供应选项的观察,吸引我注意力的是小组认为社会普遍认同土地供应是「刻不容缓」、要「未雨绸缪」和须「多管齐下」这三句话。

20. 我在《施政报告》中提出符合这政策目标的几项土地供应计划,分别是明日大屿、发展棕地、土地共享和活化工厦,至于各个选项的进一步分析,我会详细考虑「专责小组」今年年底提交的全面建议报告。

21. 大屿山是香港最大的岛屿,香港国际机场坐落于此,是我们通往世界各地的大门。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香港与其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交通将更为便捷,大屿山会成为通往世界和连接其他大湾区城市的「双门户」。

22. 政府提出发展大屿山的愿景,涵盖中部水域交椅洲和喜灵洲附近合共约1 700公顷的人工岛、大屿山北岸和屯门沿海地带,包括重新规划后的内河码头区和龙鼓滩等多个发展区;并配以一套全新的运输基建网络贯通各区,为香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为市民安居乐业燃点希望。我们会以增加土地供应、运输基建先行、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环境实力及增加休闲设施这五项政策方针,并作出投资,实现这个跨越未来二、三十年、可提供26至40万住屋单位,供70至110万人口居住,其中七成为公营房屋,和34万个就业职位的愿景。

23. 「明日大屿愿景」涉及香港未来数十年的整体规划以及多项大型基建的推行,涉及多个政策局、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需要周详的协调和大量统筹工作。「明日大屿愿景」是本届政府的重点工作,我会尽快成立直接向我负责的专责统筹办事处,就整体方向提供督导,统筹并监察计划的规划及落实。这个办事处会按需要扩展,务求让政策和执行有效对接。

24. 「明日大屿愿景」是长远规划,要应对刻不容缓的房屋问题,我们会加快新界棕地研究,并做好重置现有作业的配套,以便发展房屋。我们亦建议推出「土地共享先导计划」,透过公平和具高透明度的机制,更好利用那些不在政府发展规划的私人拥有土地,以在短中期满足公营和私营房屋的需求。为释公众疑虑,由政府与申请者「共享」的新增住宅楼面面积,当中不少于6至7成须用作兴建以资助出售房屋为主的公营房屋。我们亦会重启「工厦活化计划」,并首次容许改装整幢旧工厦作过渡性房屋之用,以济燃眉之急。

25. 此外,我们亦会协助香港房屋协会(房协)重建其旧屋邨,邀请市建局推展公务员建屋合作社楼宇的重建工作,并支持平民屋宇公司进行大坑西邨的重建计划,让这些业主和居民多年来盼望并可增加房屋供应的项目重现生机。

26. 为有效运用现有的公营房屋资源,房委会会在参考房协先导计划的实施情况后加入该计划,让其资助出售单位业主亦可将未补价的单位分租给有需要家庭,并推出一项崭新的优惠措施,容许所有家庭成员均年满70岁的全长者宽敞户,在调迁至较小的新或经翻新的单位后,可享终身全免租金。政府亦会接纳房协的建议,在其辖下的未补价资助出售房屋试行一项「长者业主楼换楼先导计划」,让年满60岁并拥有单位业权满十年的业主,可在未补价的第二市场出售其原有单位后购买一个面积较小的单位。

27. 香港经济发展除了需要土地外,也须有充足的人力资源配合。香港现时的失业率是2.8%,是20多年来最低,不少行业的雇主都慨叹请人困难。劳动力是香港发展的重要资产。要维持香港企业的竞争力及提升雇员的生产力,改善劳工福利是重中之重。

28. 我在今年《施政报告》推出一系列与劳工有关的政策措施,目的是建立更良好的劳资关系,并让各阶层可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29. 首先是落实取消强积金「对冲」这个困扰「打工仔」多年的问题。在慎重考虑各方的意见后,政府决定进一步提高给予雇主的支援,我们会延长政府第二层资助的年期至25年,连同为期12年的第一层资助,整个政府资助计划的承担额将大幅增加至293亿元。我相信这项新安排可减低取消「对冲」对中小微企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于本届政府任期内(即2022年或以前)获得立法会通过有关的赋权法例,并在通过法例修订后两年实施取消「对冲」安排。

30. 此外,我们会加强保障因工受伤雇员的权益,正积极研究多项可加快因工受伤雇员的康复进度和成效的新措施。我们亦重视雇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劳工处会通过更深入的突击巡查,推出新指引及设立网上平台,让雇员可利用流动电子装置举报不安全工作环境,以便劳工处迅速跟进。

31. 政府服务承办商的员工是提供政府服务的重要人力资源,改善他们的待遇和权益有助提升服务质素。政府跨部门工作小组已完成检讨政府服务合约的非技术员工的待遇和劳工权益,建议的改善措施将适用于2019年4月1日或以后招标的相关政府服务合约。

32. 今年上半年,受惠于环球经济大致向好,本港经济增长强劲,按年实质增长4%。新股集资活动势头良好,截至9月的集资总额为2,380亿港元,暂为全球第一。投资推广署和政府统计处最新的年度调查显示母公司在海外或内地的驻港公司突破8 700间,其中1 530间以香港作为地区总部,比去年同期上升8.3%。

33. 然而,环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已显著上升。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温,有可能波及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和投资活动。我们会密切监察经济环境的变化,以便作出迅速和适切的回应,包括为受影响企业提供支援。为此,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已多次与商会磋商,并率先公布了一系列支援措施。

34. 但与此同时,香港充满发展机遇。特区政府会秉持积极作为,加强「促成者」和「推广者」的角色,抓紧「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机会,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力。我在今份《施政报告》中对海运业、保险业、电影业、中医药业等提出的措施,将有利行业的发展。我们并加大推进创新及科技发展的力度,继本年度财政预算案预留的500亿元外,再投放280亿元在大学研究、再工业化、公共服务应用科技和加强创科氛围等工作。

35. 同样值得投放资源的是教育。政府自2017/18学年开始,按着我的教育理念和愿景,动用了36亿元经常开支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一个稳定、关怀的教与学环境正逐步形成。考虑到各专业领航的专责小组的建议或初步看法,我在《施政报告》中公布了进一步改善教育质素和回应教师、校长和家长诉求的具体措施,涉及额外47亿元经常开支。这些措施包括为学校提供恒常的「全方位学习津贴」、一次过把公营中小学教师职位全面学位化,并预留拨款改善小学的中层管理人手、强化给予学校的行政支援、加强家校合作、改善职业教育、进一步增加学生接受专上教育的机会和资助及加强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36. 新增措施所需的额外资源,超过早前已预留的34亿元经常款项的限额,但基于本届政府对提供优质教育的决心,我们不会「讨价还价」,也不会「削足就履」。我深信这些教育新资源是不会白费的,亦期望与教育界携手同行,为香港培养有质素的新一代。

37. 要建设一个仁爱共融的社会,关爱儿童、支援家庭、照顾病者和扶贫安老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施政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支援少数族裔人士的措施和由新成立的青年发展委员会倡导的青年工作。今年财政预算案已为两项工作分别预留了5亿元和10亿元。

38. 香港市民以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继去年《施政报告》建议的「免入息审查的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外,我们今年再接再厉,建议豁免专营巴士使用政府隧道和道路的收费,以纾缓加票价的压力,减轻市民公共交通开支负担。政府已与西隧专营公司原则上同意由政府代缴专营巴士使用西隧的隧道费。我们和西隧专营公司的磋商亦包括可以落实针对私家车、的士和电单车隧道收费调整,以达致三隧分流,有效地纾缓过海交通挤塞。

39. 减少塞车对改善路边空气质素亦有帮助。为进一步减少路边空气污染物的水平,我们会继成功推行淘汰欧盟四期以前的柴油商业车后,分阶段在2023年年底前淘汰欧盟四期的柴油商业车,并推行其他鼓励绿色运输的措施。

40. 我们致力发展香港成为一个植根于中国传统并融会多元文化的国际文化大都会。近年来,在博物馆方面的发展尤其蓬勃。西九文化区(西九)将拥有两个世界级博物馆;分别是M+博物馆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另外,香港艺术馆刚获至乐楼和吴冠中后人捐赠书画瑰宝,这两批艺术珍品将是香港艺术馆明年年底重开后的常设展品。届时,三座风格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将在维港海滨鼎足而立,成为综合文化、艺术、旅游的新地标。

41. 香港运动员于今年8月在印尼举行的亚洲运动会中,取得骄人成绩。他们多年来刻苦训练,在比赛中表现出坚毅和不屈不挠的体育精神,我相信所有香港市民与我一样,对运动员的优秀表现感到无比自豪。我感谢所有运动员、教练、运动专业人员及相关机构所付出的努力。政府会继续支持精英体育的发展,协助运动员在2020东京奥运会和未来其他国际大型运动会中争取佳绩,包括加强对运动员在训练、运动科学和运动医学等多方面的支援,以及积极研究提升香港体育学院的设施。

42. 过去一年多,我的管治团队聚焦经济,改善民生,但我们同时坚守「一国」原则。面对香港社会近年出现的复杂情况和新矛盾,我和特区政府对任何鼓吹「港独」,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及发展利益的行为绝不容忍。我们会无畏无惧地依法应对,以维护国家和香港的利益。为防微杜渐,我们亦加强了各界对宪法、《基本法》和国家安全的了解,在香港社会加强树立「一国」意识。

43. 特区政府有宪制责任为《基本法》第23条立法以维护国家安全。我多次公开表示,政府会审时度势,谨慎行事,并继续努力创造有利立法的社会环境,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对违反宪法和《基本法》,试图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视若无睹,不等于可用来处理若干应禁止行为的香港现行法例只能「备而不用」。保安局局长上月引用《社团条例》采取行动,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亦引发对第23条立法工作的热烈讨论。我会认真聆听,探讨如何让香港社会可以正面地处理这个对特区的宪制要求。

44. 行政长官的工作劳心劳力,绝不轻松,既要保持定力,顶着压力,又要兼顾内外,团结各界。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良好管治的追求,就是推动我不断向前的动力。

45. 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位女性行政长官,我有多一重责任,就是在推动妇女发展上多下功夫。目前,女性在接受高等教育上的人数比男性多,但劳动人口参与率则远较男性低,担任管理阶层的比例依然相对较少。我在本份《施政报告》提出一系列措施,包括:

  1. 建议将法定产假由现时10星期增至14星期,让妈妈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和照顾初生婴儿。雇主可向政府申领发还向女性雇员支付的新增四星期产假薪酬,以36,822元为上限,即是说月入50,000元或以下的雇员,她们的额外四星期产假薪酬全数由政府承担。作为良好雇主的榜样,政府会由即日起延长所有女性政府雇员的产假至14星期。所有分娩日或预产日在今日或之后的政府雇员,均可即时受惠于这项措施;
  2. 我们会加强幼儿中心和社区褓姆提供幼儿照顾服务,并优化「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以支援有年幼子女的妇女加入或留在职场;
  3. 政府会在日后的卖地条款中加入规定,要求发展商必须提供育婴间和哺集乳室,以鼓励和支援母乳喂哺。政府亦会在其新落成处所内提供上述设施;
  4. 我们将于2019/20学年起为特定年龄组群女学生提供免费子宫颈癌疫苗接种,以预防子宫颈癌;稍后当由本地大学进行的本地妇女乳癌风险研究完成后,政府会检视有关预防乳癌的策略;
  5. 对于不幸流产的妇女,食物环境卫生署和医院管理局已实施多项行政措施便利流产胎的处理,政府正研究如何整全地改善有关安排,包括提供设施;及
  6. 政府会继续监察女性委员在法定组织及谘询委员会的比例,目前的33%已离35%的目标不远。联同香港交易所首位女性主席查史美伦女士,我们会呼吁上市公司多委任女性出任董事局成员。

46. 主席、各位议员、各位市民,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说:「希望是一个社会向前的动力,而信心就是希望的基础。」在担任行政长官这一年多来,我出访接近30次,到北京拜访中央部委,与省、市、自治区领导会面,接待了很多访港的国际组织和高层官员,并出席了无数的商界、学术界和专业界别的聚会。我小心聆听、细心观察,得出的结论是香港的固有优势有增无减,香港人依然优秀,香港的拼搏精神亦无消失,香港仍然深受重视,并引来不少羡慕眼光。

47. 我相信我和特区政府有能力建设好香港;我相信香港各界会用好自身优势,抓紧「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开拓经济的新增长点;我相信国家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不仅助香港抵御风浪,亦会不断为香港发展提供新动力。凭着相信自己、相信香港和相信国家这「三个相信」,我们一定会看到希望。

48. 就让我们一起坚定前行,为香港燃点希望!多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