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 香港經濟維持強勁增長勢頭,本地生產總值在2011年第一季按年實質躍升7.2%,連續5個季度顯著高於過去10年平均增長。
- 失業率由2009年5.5%的高峯輾轉回落至2011年第二季的3.5%。而工資及收入繼續攀升:工資在2011年3月按年上升4.9%,撇除通脹後仍有0.2%的實質增長;至於勞工收入方面,2011年第一季的名義和實質按年增幅更分別達7.2%和3.2%。而收入最低的一成全職僱員的平均就業收入,在同期上升6.2%,實質增幅有2.0%。

- 經濟復蘇,就業及勞工收入改善,貧窮人口顯著減少,由2009年的近84萬人,跌至2010年的約76萬人,減幅近一成。近期綜援個案數目亦繼續穩步下降,由2009年8月高位的290,242宗跌至2011年6月的281,622宗,累計減少8,620宗(或3.0%)。
- 如把香港的住戶按入息高低分為高收入群組與低收入群組,在2011年第一季,兩個群組的收入中位數按年均有所增長,分別上升至35,000元及9,500元。兩者的比率是3.7倍,略高於10年前(即2001年第一季)的3.5倍。
- 收入差距(或貧富差距)與貧窮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堅尼系數上升並不一定表示貧窮情況惡化,因為貧富兩者的收入可能同時增加,只是增幅或有不同。政府的各項措施,如稅務政策及社會資助,均有助促進社會利益的轉移,減低收入差距。
近年推出的措施
鼓勵就業及增加向上流動機會
- 立法落實最低工資
- 推出「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 大力推動社會企業 - 推出「夥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
- 增加僱員再培訓局的培訓名額
- 設立「一站式就業及培訓中心」
- 向於勞工處登記的求職人士發放短訊,通知他們有關職位空缺及招聘活動的資訊
- 在4個偏遠地區於非政府機構,試行設置空缺搜尋終端機
- 設立零售業招聘中心
支援弱勢社群
兒童/學生
- 放寬學生資助辦事處的入息審查機制
- 推出「上網費津貼計劃」
- 提高「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下向中小學全日制學生發放的與就學有關選定項目的定額津貼
- 完善「學前教育學券計劃」,加強對幼稚園學生的支援
- 推行12年免費教育
- 成立兒童發展基金
- 推出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
- 推出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
康復服務
- 推行「殘疾人士院舍買位先導計劃」
- 繼續增加殘疾人士學前、日間和住宿照顧服務名額
- 透過「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提供一站式和以地區為本的社區支援服務
- 推行「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先導計劃」
精神健康服務
- 在18區設立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及加強這些中心的人手
- 加強精神科醫務社會服務
- 為嚴重精神病患者推行個案管理計劃,並加強醫管局與社會福利署的合作,為病人提供深入社區支援
- 把思覺失調服務計劃對象由青少年擴大至成人
- 成立危機介入小組,處理社區內的緊急轉介個案,同時跟進高風險的精神病患者
- 綜合精神健康計劃
- 使用較少副作用的新精神科藥物
新來港及少數族裔人士
- 由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領導一隊專職人員,加強協助新來港及少數族裔人士融入社會
特殊教育
- 擴大專業團隊,加強對自閉症及過度活躍症兒童的支援,並向家長/照顧者提供有關這兩種病症的知識
- 透過學前康復服務為自閉症兒童提供早期訓練及支援
- 在普通中、小學推行試驗計劃以改善自閉症學生的溝通、情緒管理及學習等技巧,以促進他們的學習
支援家庭暴力受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