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及财政预算案公众谘询
简体English
特首的话
最新消息
过去的施政报告
过去的财政预算案
相关网站
提出您的意见
 
Mail
 

背景资料 - 焦点政策范畴

 

 

Housing
 

背景资料

截止2011年第一季按房屋类型划分的家庭住户数目:

房屋类型 住户数目 比例(%)
公共租住房屋 721,300 30.8
资助出售单位 378,600 16.2
私人永久性房屋 1,227,300 52.4
临时房屋 16,000 0.7
合计 2,343,200 100.0

公共租住房屋

  • 在2010/11年度,新落成的租住公屋单位约13,700个。
  • 2011/12至2015/16年度的公营房屋预测建屋量:

    年度 单位数目
    2011/12 11,200
    2012/13 15,800
    2013/14 14,400
    2014/15 17,700
    2015/16 16,700

  • 2011/12年度房屋方面的公共开支预算为197亿港元,占公共开支总额约5%。

私营房屋

  • 2011年5月,整体住宅售价较1997年的高峯高出7%,大型单位的售价更比高峯高出26%。
  • 2011年第1季,面积45平方米单位的按揭供款相对住户入息中位数的比率升至49%,仅略低于1990年至2009年间的51%长期平均数。

近年推出的措施

增加房屋土地供应

  • 平均每年提供可兴建约20,000个私人住宅单位的土地,目的是政府在一段时间内累积一定的土地储备,务使房地产市场有平稳土地供应。
  • 把约30公顷工业用地改作住宅用途,并就维港以外进行适度填海谘询公众。
  • 为3种指定地段降低土地为重新发展而强制售卖的门槛,并在地政总署成立特别小组处理有关重建及整幢改装工厦的申请。

增加中小型住宅单位

  • 推出「限呎地」。
  • 获得市建局及西铁发展有限公司同意,在有关的市区重建项目及西铁物业中尽量多兴建中小型单位。

规管一手楼宇销售

  • 推出规管一手住宅楼宇销售的9项措施(例如:单位发售前最少7天须公布售楼说明书;单位发售前最少3天须公布价单;以及须公布更详尽的交易资料等)。
  • 推出规管一手未建成住宅物业的示范单位的12项措施(例如:如设有示范单位,必须最少提供1个与交楼标准一致的示范单位,即「清水房」)。
  • 成立「立法规管一手住宅物业销售督导委员会」(督导委员会),具体讨論以立法形式规管一手物业销售事宜。督导委员会将在2011年10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供运输及房屋局考虑。

限制发水楼

  • 为新建楼宇的环保及完善生活设施设定整体总楼面面积宽免上限,取消部分设施的宽免,降低停车场、露台、工作平台和会所等设施的宽免水平,及收紧容许兴建窗台的面积等。

遏抑住宅物业投机活动

  • 向在2010年11月20日或以后购入,并在购入后24个月或以内转售的任何价值的住宅物业(除了获豁免的交易)征收「额外印花税」。税率按物业的持有期计算,最高税率为15%。

维持资助房屋的供应

  • 推行建基于「先租后买」概念的「置安心资助房屋计划」。计划为那些长远來說有供樓能力及有置业计划,但因当前楼价短期波动而未能储蓄到足够首期的家庭提供缓解措施,让他们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积聚资金,用作置业。
  • 每年兴建平均约15,000个公屋单位,连同每年预计收回的现有公屋单位,估计这个建屋量足以维持一般轮候册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约3年。

其他纾缓楼价的措施

  • 暂时将房地产于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下的获许投资资产类别中剔除。

 

可参阅以下文件,以获取有关公屋及私营房屋单位供应的最新情况:

 
列印

 

 
   
修订日期: 2011年10月17日 2011 © | 重要告示 | 私隐政策